自從擁有了這台機車後,因為所有改裝的配件都是自己安裝的。
加上這車的結構簡單,網路上自行保養的範例眾多,各國語言說明書在Honda的官網即可下載, 便興起了想自己保養不假手他人的想法。
剛好四月初的時候,車子即將邁向第一個五千公里,距離上一次保養也差不多快1500公里了,在網路上對機油作了一些功課後,決定在蝦皮購買整箱德國FUCHS Silkolene 10W40全合成酯類機油,平均一瓶大概170台幣左右,還算蠻划算的。
這隻機油在網路上的評價,主要是騎乘起來阻力比其他廠牌同樣黏稠度牌號的品項更低,加速較為輕快,且價格實惠。
因為Super cub 的離合器與變速箱是採濕式機油潤滑,所以選購機油的時候,一定要選用有MA離合器止滑添加劑認證的。
另外關於泰規super cub110的保養週期,韓規(碟煞版泰規)與泰文的說明書都是寫每6000km 保養一次。
但是畢竟這台車的屬性是商務兼農工通勤的客群居多,在保修上必須兼顧經濟性,個人可能會傾向於未來每3000km(日規sc110說明書的建議)或是打檔開始生澀的時候便會把機油換掉。 (原因請見文末的2350km後保養)
因為換機油必須要有容量量杯,於是花了幾百塊在蝦皮上買了一組換機油用具。
用具套件裡面的內容物。但是老實說除了量杯漏斗跟勺子以外,其他的棘輪扳手跟T型扳手都不適用(尺寸是對的,但是伸不進去車底,或是不順手),說實在話有點浪費錢。
換機油工程正式開始。地下放一張厚紙板
車底有兩個外六角螺絲,要拆卸的是靠近右邊煞車的洩油螺絲(垂直往下的)
拆洩油之前,要先把右邊(腳煞邊)的塑膠機油尺螺絲卸掉
底部的洩油外六角螺絲是17號的尺寸
用扳手拆鬆之後,最後幾牙可以徒手轉拆,螺絲退掉後馬上離開內螺牙正下方,就不會沾到機油了。
要注意盡量不要熱車的情況下換機油,很可能會被滾燙的機油燙傷。
螺絲拆卸後,大概5~10分鐘機油就會洩乾了。
洩乾後,再左右搖晃一下車子,另外再踏幾次腳發轉動曲軸與活塞,把汽缸內跟其他機油室內的殘留機油排出。
搾乾了呼呼:)
跟羅西媽媽與國民車鋪買的車,上面都會貼機油交換量表示貼紙(800cc)
舊機油倒入量杯,剛好800cc,看起來完全沒有吃機油的情況
可能因為super cub底部有機油濾網的關係,舊機油還算蠻乾淨的,沒有任何鐵削雜質與怪異的沉澱物。
舊機油倒到空寶特瓶中。每個縣市都有幾間比較大的中油加油站可以免費回收廢機油,可以參考一下中油的網站,勾選回收廢機油。
舊機油洩完後,接著就是要加新機油。FUCHS這隻Silkolene 最大的特色,就是油身呈現紅酒色,看起來挺可口的XD…
一樣是800cc
把加油漏斗插入油尺螺絲孔就可以開始加了。
加之前別忘記把車底的卸油螺絲鎖回。洩油螺絲裡面一個軟金屬的油封,所以固鎖扭力值很小,只有2.4kgf-m,千萬別鎖太大力把螺絲給鎖斷裂了。
來人阿餵公子喝紅酒(誤)…..
機油量尺螺絲裝回前,先用衛生紙或是擦拭紙擦乾淨
再插回確認油尺的前端量頭是有沾抹到機油,那機油的高度就是正確的了。固鎖油尺只要輕鎖緊就好,不用爆力固鎖,畢竟是塑膠件。
機油換好,騎了約三週,跟之前光陽礦物油比起來,感覺打檔變得輕滑許多,而且加速感覺比較輕快,檔煞感也變的較低,還蠻滿意的。但是畢竟是剛換,未來還要再多觀察個1~2000公里再說。
2350公里後再保養
原本是想3000km的時候再來換.
騎了四個月後, 剛好騎了大概2350km, 雖然打檔的感覺已經沒有像剛換的時候那麼滑順, 但是覺得也還算好騎, 剛好接下來幾周周末不是補班, 不然就是要出出去玩, 十月初又要騎著它遠征合歡山, 就趁著這周閒閒就先換了.

一換就發現上一次的機油(原本加800ml)只剩下600ml左右, 而且滿黑的, 實在是很可怕.
但另一方面在拆卸洩油螺絲的時候, 有發現用板手輕轉就下來了, 也可能是沒有鎖很緊, 不確定是不是有少許漏油的情況.
未來應該會降低到1000~1500km換一次油了.